让农民种地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。首先必须使用锄头开垦土地,将普通泥土或草方块变为可种植的耕地状态。耕地需要保持湿润,通常在水源附近4格范围内的耕地会自动湿润,呈现深棕色。其次需要找到职业为农民的村民,这类村民通常穿着棕色长袍。给予农民足够的面包和小麦种子是激活其耕种行为的关键,农民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才会开始耕作。农民会自主在可用的耕地上播种并收获成熟作物,但需要注意其行为受多种游戏机制影响。
农民种地的效率与农田规划密切相关。理想的农田布局应以水源为中心,采用9x9的模块化设计,其中8x8为实际耕地,这种结构能确保所有耕地保持湿润状态。多层垂直农场设计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,但需注意每层间隔至少3格高度以避免遮挡光照。光照条件直接影响农民行为,农田区域需保持亮度不低于9,可通过合理放置火把实现。农民在耕种时会优先选择距离最近的可用耕地,因此集中式农田布局比分散式更高效。耕地与农民居住区的路径必须畅通无阻,任何高度差或物理障碍都会导致农民无法正常抵达农田。
农民的库存状态直接影响其耕种行为。当农民携带8组食物达到库存上限时,将停止收割新作物但仍可能继续播种。通过交易可以清空农民库存,重新激活其完整耕种功能。堆肥桶是农民职业绑定的关键方块,必须确保农田附近有未被占用的堆肥桶供农民绑定。若堆肥桶被破坏或村民职业重置,需要重新放置并等待绿色粒子特效确认绑定成功。多个农民共享同一片农田时可能出现行为冲突,建议每个9x9农田模块配备不超过4名农民。在基岩版中,农民对光照要求相对较低但更容易出现路径寻路问题。
自动化收割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农田管理效率。利用活塞推动水流定期冲刷农田,能实现成熟作物的集中收集,配合漏斗和箱子构成完整收获链条。红石电路可控制水流脉冲的触发时机,确保只收割完全成熟的作物。农民在库存充足时会尝试与其他村民分享食物,利用该机制可在特定位置设置漏斗收集掉落作物。防止作物被踩踏需要采取隔离措施,如在耕地外围铺设半砖或地毯限制村民移动路径。不同作物具有相异的生长周期和产量特性,马铃薯的单格产量较高且可加工为烤马铃薯,是效率优先的选择。
Java版农民对光照和路径的要求更为严格,但行为逻辑相对稳定。基岩版农民在低光照环境下仍能工作,但需要更简单的路径设计以避免卡顿。任何阻挡农民视线的实体方块都可能中断其耕种AI,透明方块如玻璃或栅栏更适合作为农田围栏。灾厄村民袭击事件会迫使农民中断耕种并寻找庇护,需提前建设防御设施保障农田安全。农民在雨天会主动寻找室内位置躲避,这可能导致耕种行为暂时停止,设计带顶棚的农田能避免天气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