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种的强弱并非绝对,而是取决于战场环境、资源投入以及战术搭配。陆军中的重坦如虎式和潘兴是后期核心战力,装甲厚、火力强,但需要大量钢铁和橡胶资源支持。轻坦如斯图亚特适合前期快速扩张,机动性高但防御较弱。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有显著克制效果,尤其在防御战中能有效阻挡敌方坦克推进。摩托化步兵兼具机动性和对步兵的压制能力,适合突袭敌方后排炮兵单位。
空军兵种在中期开始展现战略价值,运输机能够快速投送兵力,轰炸机则对地面单位造成范围伤害。战斗机主要用于制空权争夺,但需要较高操作技巧和资源维护。海军单位如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海战地图中表现突出,但对资源需求极高,且与陆地战场的协同性较弱。空军和海军更适合特定战术体系,陆军仍是大多数战局的主导力量。
优先升级重坦科技能显著增强攻坚能力,而反坦克炮和榴弹炮的科技提升则能优化防御体系。摩托化步兵的视野和移动速度升级可提高侦查效率。空军科技中,轰炸机的载弹量和命中率升级优先级较高,海军则需侧重舰炮射程与装甲强化。资源有限时,应集中投入主力兵种,避免分散升级导致战力平庸。
重坦配合攻城车能快速拆解敌方防御工事,反坦克炮与步兵混编可应对多样化进攻。空军需与陆军协同,轰炸机压制敌方集结区域,运输机支援前线补给。海军在岛屿或海岸地图中可通过舰炮远程支援,但需注意燃料消耗。玩家需根据战场动态调整兵种比例,例如敌方装甲部队较多时,反坦克炮和歼击车的比例需相应提高。资源管理和兵种生产节奏同样影响实战表现。重坦虽强,但过度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;轻坦和摩托化步兵成本低,适合快速形成战斗力。空军单位需要稳定的油料供应,海军则依赖港口和钢铁产能。建议前期以陆军为主,中后期根据战场需求逐步扩充空军或海军。占领资源点时优先保障钢铁和橡胶产出,确保主力兵种的生产不受制约。